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说游戏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我们说游戏是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文网文资质办理)。只有当父母和孩子真正学会正确地面对和使用游戏时,我们才能摆脱游戏的束缚,成为游戏的主人。
本文为至诺科技游戏制作人李涛在2018年7月14日“腾讯DN.A网络素养公开课”上的发言,小乐老师整理发布,干货很多,耐心看完。
我是传说中专业毒害孩子的游戏设计师。很多家长都会问我:你家的孩子到底会不会沉迷游戏?家长对待游戏的态度经常走极端,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粗暴禁止。当年我父亲采用的就是粗暴禁止的方式,小时候我打不过他,所以只能忍着。后来我青春期逆反了,越说我越玩,导致沉迷游戏很久。现在我儿子8岁,虽然也爱玩游戏,但不沉迷。我想以游戏设计者和父亲的身份,分享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戏的秘密:一共有三点,心态、方法和行动。
01
正确面对游戏的心态
当被孩子问到“凭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不可以玩游戏”的时候,极少有家长完整而正面地回答问题。当家长被问到除了看书,他们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娱乐方式?除了一些老生常谈的比如画画、弹琴、下棋之类,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推荐他们小时候的游戏,比如踢毽子、丢沙包,绝大部分家长都放弃了游戏、网络这种新生事物。我总结了家长看待游戏的三大定律:
任何我父母玩过的东西都是老土且不值得一提的。
任何我小时候玩过的东西都是经典要流芳千古的。
任何我孩子玩的东西都是垃圾和毒品要遭天谴的。
为什么父母不接受新事物?父母害怕玩游戏。为什么害怕?恐惧来自未知。正是恐惧让我们无法了解孩子们喜欢的新事物,也使我们无法选择一刀切的方法。游戏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和看电影、看书没有本质的区别。游戏最大的问题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无法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会管理他们的时间,而不是听之任之或禁止他们。心态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是家长没有正确认识游戏。
我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
第一,不要对玩游戏有罪恶感。罪恶感是压力的来源,压力会把他推到最容易逃避的地方。所以我会一直跟他强调,玩游戏是再正常不过的娱乐方式,不要因为玩游戏而产生罪恶感和愧疚感。
第二,所有娱乐都只是娱乐。既然是娱乐,那就要在你完成该做的事后才可以进行。我要完成工作才能玩手机,你也要完成学业后才能玩游戏。在没完成该做的事就开始玩游戏,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第三,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控,长时间游戏不利于健康和发展。一方面对视力不好,另一方面,当你只玩游戏的时候,你已经选择放弃了生活中太多有趣的事。我们的人生不能没有游戏,但我们的人生也不能只有游戏。
第四,做好约定,奖惩分明。当他能做到上面的三条时,我就一定会允许他游戏。当他做不到时,我也会按约定暂停他一次游戏机会。所以我的孩子玩游戏没有心理压力,也能做到不影响学业,到时间就放下。
02
让孩子不容易沉迷游戏的方法
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常说,“没意思,干什么都没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当孩子在生活中寻找不到兴趣和成就感时,他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没兴趣好办啊,我给你报几个兴趣班你就有兴趣了。
我们小区有个朋友的口头禅是,要和游戏抢时间。他怕孩子沉迷游戏,所以用别的方式把孩子的时间占满(文网文资质办理)。他给儿子报了七八个兴趣班,有奥数、作文、英语、演讲、围棋等。我经常看到他和儿子拉拉扯扯地去上兴趣班。孩子带着哭腔说,爸爸,我不喜欢去上课,我好累,我想出去玩。这不是孩子的兴趣,这是家长的功利心。后来这个朋友跟我诉苦说,孩子天天吵着要手机玩游戏,兴趣班一个都没坚持下来。
让孩子不沉迷游戏的方法,就是陪伴孩子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我和儿子最喜欢泡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就开心得不得了。我在孩子1岁出头的时候就带他来了中国科技馆,到现在已经去了大概七八十次。我们还去了北京很多好玩又不太出名的博物馆,比如自来水博物馆、海关博物馆、警察博物馆、法院博物馆、华人华侨纪念馆、中医药博物馆等等。
有一次我们去重庆旅游三天,其中两天泡在三峡博物馆里。儿子拉着我看了四遍重庆大轰炸的模拟展示。几个礼拜后,当他给我讲起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以及一些重要的战役时,我惊呆了。我问他从哪里学到的,他说是自己从网上找的纪录片。你能说去博物馆看高射机枪射击飞机没用吗?他记住了重庆大轰炸,记住了日军侵略,记住了中国军民的奋起反抗,他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去找纪录片来看。其实这就是兴趣的用处。每一次参观都给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小种子,这颗小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像我一样,我的孩子对一切都很好奇,对研究感兴趣。当他两岁或三个时,当他四岁或五岁时,我们谈到了汽车,当他是6岁或7岁的时候。他妈妈总是说我们是两个疯子。你认为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沉溺于游戏吗?游戏是他许多乐趣之一。学习新事物是他最重要的事情。花些时间陪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兴趣和成就感。别把钱花在爱好上。
03
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
我们教孩子交通规则让他过马路,我们教孩子游泳让他出工具游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敢教孩子识别游戏知识让他下载游戏玩呢?我们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游戏,而不是扔给他们手机,让他们玩。当事情出了问题,我们会责怪孩子们,责怪游戏。
从我的观察看,几乎100%的家长都没有给孩子选择游戏的意识和能力。总结起来,帮助孩子挑选游戏的方法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是粗筛,一定要为孩子挑选适合年龄的游戏。与电影类似,游戏也有年龄分级标准,比如北美的ESRB,欧洲的PEGI等。
年龄分级主要是基于暴力、色情、粗口、恐怖和赌博等方面。比如在ESRB分级中的E,代表Everyone,意味着这个游戏适合从孩子到老人几乎所有人,几乎不存在任何不适合的元素,任天堂的《口袋妖怪》就是其中的代表。分级为T,代表Teen,13-17岁的青少年,意味着这个游戏会有一些暴力、粗口和少量血腥的元素,大部分吃鸡类游戏都属于这个分级。我儿子上二年级,班上就有好多孩子在玩吃鸡游戏,在我看来这并不合适。
可能很多家长没注意过游戏分级的存在。苹果手机的AppStore里任何应用和游戏都会有年龄分级信息。如果孩子玩的是PC或主机、掌机游戏,我们可以在ESRB、PEGI的官网查到分级信息。安卓手机可以在Google Play上查看。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国内是没有年龄分级要求的,所以如果各大安卓应用市场上国内公司开发的手游找不到年龄分级信息,我们只能通过查看这款游戏在App Store上的年龄分级做参考。至于PC上国内做的端游或者网页游戏,基本上不可能有年龄分级,需要家长擦亮眼睛,通过视频或者亲身试玩来了解游戏大概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多玩一些国外的游戏,由于有明确的年龄分级,会让家长更放心一些。
第二步是细筛,选择游戏类型和游戏题材,最好是选择能够扩展孩子在生活中的兴趣的游戏。
以我自己举例,高中时我因为沉迷游戏,学习成绩很差,但地理却很好。因为《大航海时代》这个游戏,我记下了所有的港口、季风和洋流,这也让我对那段历史、地理和文化产生了兴趣。再比如通过《文明》这款游戏,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理、文化、科技、军事、资源、政体、外交如何影响一个文明的兴衰。还有我很快就要给我孩子玩的《坎巴拉太空计划》,这是一个拼装火箭的游戏,可以学到天文学、导航、机械等知识。这些游戏很容易让孩子对游戏外的东西产生兴趣,当他在游戏内遇到情况时,就会从书籍、纪录片等方式来学习和了解。
第三步,最后的筛选挑出高品质的游戏。
所谓低品质的游戏,是指粗制滥造,毫无趣味,靠玩弄玩家的心理来坑钱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好处,其中恶意诱导人的黑暗心理还可能对孩子带来伤害,比如赌博、宣扬仇恨和攀比等。我们从一开始就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到这种游戏。按我个人的评价标准,在创意性、艺术性和游戏性的角度上,至少有任何一项能达到杰作的地步,就可以称为高品质游戏了。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开放世界游戏,获评TGA2017年度游戏的任天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要在趣味性上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的游戏,更不存在什么调动人性之恶的设计,这就是高品质的游戏。再如,刚刚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年度游戏《艾迪芬奇的记忆》,可能趣味性上并不突出,但它把叙事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当然也是高品质游戏。
分辨高品质游戏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年度榜单。国外的IGN、GameSpot等媒体,每年都会发布最佳游戏、最佳叙事等榜单,美国的TGA、英国的BAFTA等也会评选出各大游戏。
如果你是手游玩家,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陈推荐和年底的游戏评选也是重要的参考来源。这些推荐和榜单中,基本上不会有烂游戏出现,我们可以放心挑选。
最终我们通过这三个步骤,一定能筛选出适合孩子的高品质游戏。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以后会沉迷于一些粗制滥造的游戏而无法自拔,很多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经历过高品质游戏的洗礼。当孩子玩过高品质游戏之后,烂游戏真的就入不了眼,玩不下去了。
记住,帮助你的孩子学会使用游戏的最好时间是在他年轻的时候,而下一个最好的时间是现在。最后,作为一个曾经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作为一个游戏设计者,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想从心底说些什么。游戏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说游戏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我们说游戏是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
然而,游戏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它不是很好,它不太糟糕,只是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帮助孩子们面对它(文网文资质办理)。只有当父母和孩子真正学会正确面对和使用游戏时,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游戏的束缚,让游戏为我们的使用,我们可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